• 2025-05-23
    5月21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雷声,雨水如注,街道上迅速积起了深深的水洼。一声急促的呼喊骤然打破了苏垦金桥的宁静:“门店漏水啦!”这场不期而至的风雨考验着苏垦粮油门店的安全防线,雨水顺着屋顶缝隙渗漏,门店出现漏雨。为了防止店内大米等物资遭受损失,门店值班人员小施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幸运的是,苏垦金桥拥有一支反应迅速、团结友爱的团队。接到紧急通知后,公司所有在岗人员纷纷放下手中事务,3分钟内全体赶到门店,共同将大米等物资转移至安全区域。面对可能被雨水浸湿的大米,大家分工明确,迅速组成高效紧密的“人力流水线”,化身为“搬运先锋”。他们弯腰抱起一袋袋大米,以接力的方式快速传递。有的负责整理堆放,迅速规划空间,将大米整齐码放;有的仔细检查安全区域的防潮情况;有的高举水桶等工具,为物资转移保驾护航。在大家的默契配合下,这条高效运转的“流水线”,仅用30分钟便成功转移了6吨大米,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损失。整个过程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一句怨言,只有坚定的眼神和忙碌的身影。经过这次突发事件,苏垦金桥的团队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大家深刻认识到,这场暴雨中的紧急行动,不仅是对物
  • 2025-05-23
    5月20日下午,宝应湖农场在蛋品加工厂开启首场抖音直播,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一小时内,在线观众近200人,点赞达1.2万次,取得了圆满成功。直播伊始,主播热情洋溢地向观众介绍了宝应湖农场的基本情况,随后便将直播镜头聚焦蛋品加工生产车间,化身“农场代言人”,详细介绍了宝绒牌咸鸭蛋的制作工艺以及流程。宝绒牌咸鸭蛋选用农场优质麻鸭蛋,从源头保证品质。在制作过程中,严格遵循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经过精心筛选、清洗、腌制、晾晒等多道工序,确保每一颗咸鸭蛋都咸香适中、蛋黄流油。主播还展示了咸鸭蛋的制作现场,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其生产过程,增加了产品的可信度和吸引力。直播过程气氛热烈,不时有人与主播进行互动。观众纷纷在评论区留言,询问产品的价格、口感、发货时间等,主播一一耐心解答。还有不少观众对宝应湖农场的其他农产品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在后续的直播中看到更多产品。此次直播的成功,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宝应湖农场和宝绒牌咸鸭蛋,也为农场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开辟了新的渠道。宝应湖农场将以此次直播为契机,继续探索电商直播的新模式,挖掘更多优质农产品,通过抖音等平台,让宝应湖农场特色农产品走进千
  • 2025-05-22
    当前,正值“弶农”牌西、甜瓜销售旺季,弶港农场将作风建设融入生产经营一线,组织管理人员开展西、甜瓜包装销售等义务劳动,为产业发展疏通堵点,让作风建设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急需人员支援有机农庄西瓜包装”的消息在公司工作群刚弹出,“我报名!”“算我一个!”“下午准时到岗!”消息便如潮水般涌来,不到十分钟,支援名单便已“人满为患”。有机农庄的包装大棚内,30余名管理人员按时迅速就位,折叠礼品包装盒、包装西瓜……大家忙而不乱。老同志凭借多年经验三两下就将防撞网套精准套在西瓜上,还向年轻同志传授装箱技巧:“瓜蒂是西瓜的‘生命线’,保护好它,才能锁住新鲜度。”四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汗水浸透衣衫,但大家手中的动作却丝毫不慢。“最近西瓜礼盒走俏,多亏大家主动支援,缓解了用工压力!”有机农庄负责人感慨道。不仅在生产一线当先锋,弶港农场党员干部还集体转型“带货达人”,他们纷纷转发农场抖音短视频,将西瓜从育苗、灌溉到采摘的全过程搬上“云端”,“从有机肥施用、精准控温,到人工授粉、分级包装,每个环节都凝聚着弶农人的匠心。”一条条充满泥土气息的宣传视频,不仅收获了数万的浏览量,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订单增长。从机关
  • 2025-05-22
    在“三夏”战役打响之际,苏垦农发白马湖分公司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各生产区抢抓水稻育秧“黄金期”,全面开启“流水线”育秧模式,为秋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育秧现场,多条水稻育秧生产线开足马力,工人们在流水线上熟练操作。一个个空秧盘被整齐放上传送带,经过铺土、播种、覆土等流程后,一盘盘标准化秧盘源源不断产出。随后,工作人员将叠盘后的种子搬到运秧轨道车上,轨道车按照设定路线自动将秧盘输送到目的地,放置在地里催芽。“铺土厚薄有讲究,太薄易漏插,太厚不流畅。机器流水线作业能精准掌控均匀度,效率大幅提升。”农业中心主任陈永华介绍,“每条生产线每小时可育秧1200盘,一天完成12000多个成品秧盘,满足260亩稻田插秧需求,出芽率超95%,秧龄期约28天。今年所有生产区都统一采用流水线育秧,既能精准把控播种量,又能确保育秧质量。从最早培育的秧池揭膜可见,破土而出的嫩绿秧苗,苗齐根壮密度好,为今年水稻种植开了好头。”“用工荒”“成本高”一直是农业生产的痛点。为实现节本增效,今年苏垦农发白马湖分公司大力推广“流水线育秧+机械化插秧”模式,共投入18条育秧流水线,仅用10天就完成近5万亩水稻的育秧周期,极大
  • 2025-05-21
    5月15日下午3时许,东米公司香河生态园肉鹅养殖场迎来首批4000只“三花”鹅苗,这标志着东辛生态肉鹅养殖项目正式拉开帷幕。装载着鹅苗的运输车抵达场区后,工作人员严格按照防疫流程进行消毒,随后小心翼翼地将一箱箱鹅苗搬运至育雏棚内。嫩黄色的鹅苗绒毛蓬松柔软,在温暖舒适的育雏舍内欢快踱步、饮水,清脆的叫声此起彼伏。东米公司负责人王宽波一边现场指挥卸苗工作,一边叮嘱工作人员:“大家小心搬运,做好清数和查体工作,确保鹅苗品质和数量达标。”此次引进的“三花”鹅苗来自宿迁市沭阳县阳召孵化场,具有生长快、肉质好、耐粗饲等特性,在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东米公司市场调研部负责人介绍:“为选定最合适的鹅苗品种,公司多次奔赴山东、宿迁、淮安等地实地考察,对比不同品种的生长周期、抗病能力和市场前景后,最终选择了‘三花’鹅苗。”作为备受关注的“新星”产业,该养殖场占地40余亩,拥有4栋标准化鹅舍,配备自动喂食系统、智能环控设备、保温地暖等设施,可养殖肉鹅20000余只。养殖场负责人韩亮表示:“为保障鹅苗健康成长,养殖场提前一个月进入‘备战’状态,对所有养殖设施进行3次全面消杀,反复检查调试机械设备,提前储备饲料、
  • 2025-05-21
    5月15日,淮海农场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顾明辉接到一通跨越千里的电话。陕西瑞远实业公司经理郭洪流激动地反馈:“顾主任,首批4公斤羊肚菌干已经全部端上陕西师范大学食堂餐桌!师生们尝鲜后反响热烈,下一批订单我们计划翻倍!”一周前,凭借淮海农场自主研发的“垦一代”羊肚菌干等特色农产品,陕西瑞远实业公司成功竞标陕西师范大学学生食堂2025年度副食配送项目。这批来自黄海之滨的珍稀菌菇,通过冷链物流跨越1200公里,首次进入中西部高校团餐供应链,标志着淮海农场特色农业正式叩开全国校园餐饮市场大门。这场跨区域合作的背后,是乡情纽带与产业升级的双向奔赴。郭洪流经理作为淮海农场在外乡贤,始终关注家乡产业发展。“现代团餐市场对食材品质和多样性要求越来越高,家乡的羊肚菌干品相好、性价比高,完全符合高校健康餐饮升级需求。”他主动牵线促成校企合作,将“家乡味道”转化为“校园新宠”。在淮海农场菌菇基地,科技赋能让传统种植焕发新生。通过原产地优质菌种筛选、智能化温控大棚和精准喷灌系统,培育出的羊肚菌平均单体重量达30克,蛋白质含量是普通菌类的30倍。农场严格把控全产业链质量,产品先后通过SGS等2家权威机构272项农残
  • 2025-05-20
    5月12日至15日,集团公司在宿迁举办2025年工会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班,来自集团公司所属企业60多名工会干部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班旨在提升工会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培训班精心设置了丰富的课程,涵盖了规范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人工智能助力工会干部履职、基层工会经费管理与使用、劳动争议处理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多个方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班还安排了现场教学环节,组织参训学员到洋河酒厂、格力大松工会工作示范点进行实地观摩学习,更直观地了解其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让学员们从中汲取灵感和经验,提供有益借鉴。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培训,进一步提升了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水平,拓宽了工作视野,为更好地履行工会职责奠定了基础,将把所学所见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推动本单位工会工作取得新突破。
  • 2025-05-20
    初夏时节,瓜果飘香。5月14日,岗埠农场高效农业示范园的吊蔓甜瓜正式开园采摘,迎来了甜蜜上市。走进18号大棚,浓郁的甜瓜香味扑面而来。一排排甜瓜藤蔓沿着绳索攀爬至一人多高,形成一片绿色的“甜瓜林”,饱满圆润的甜瓜错落有致地挂在空中,令人眼前一亮。园区副主任魏建东和种植负责人李加祥正带领工作人员挑选成熟的甜瓜进行采收装框。“甜瓜成熟时,表皮颜色会由绿变白直至透明,要及时摘下,避免过度成熟影响口感。”魏建东介绍道。李加祥补充说:“普通瓜类常在地面生长,因瓜叶遮挡,阳光难以透入,容易形成阴阳面,品质难以保证。而吊蔓栽培要求更高,管护期间需及时打杈、吊蔓,摘除畸形瓜和多余瓜,每株瓜藤只留1—2个甜瓜,集中营养供给,确保品质。立体种植不仅便于空气流通,还能让光合作用更充分,使甜瓜形状圆润、口感醇厚、香甜可口。”经检测,今年园区的甜瓜糖分在17.2以上,品质十分突出。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忙碌,首批1000斤甜瓜采摘完成,即将走上消费者的餐桌。魏建东表示:“目前一个大棚约有2000株甜瓜,预计可产7000—8000斤。当下是瓜果上市初期,甜瓜市场行情在每斤5元以上,已有客户预订一批,实现了产销两旺。”下
  • 2025-05-20
    “起钩!” 随着产业办加工基地负责人一声令下,吊车吊带瞬间绷直,平板车上鲜食玉米加工设备气吹式剥皮机、切头去尾机缓缓脱离,产业办管理人员戴好安全帽,协助吊车卸车,吊臂以毫米级精度微调角度,加工设备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弧线。这是黄海农场鲜食玉米智能加工设备进场安装的一个场景。据了解,黄海农场鲜食玉米加工项目为特色产业达星项目,一期总投资约900万元,将建设集玉米种植、生产加工、储运冷藏、产品研发与电商销售于一体的鲜食玉米供应链基地,辐射种植基地一年两季可达1500亩,预计年生产真空锁鲜玉米300多万穗,实现鲜食玉米从田间到车间的无缝衔接。
  • 2025-05-19
    “找到艾草吐司的平替了!中山大厦艾草馒头有淡淡的艾草香,又软又韧,嚼起来糯叽叽,像米面包,但更弹牙。”“艾草包子好大一只,面皮是艾草的清香,绿色、健康、美味,吃得放心!”美食博主评价道。艾草馒头配美式居然不违和,打工人的早C晚A被中山大厦艾草系列产品整得明明白白,性价比更高,更适合中国胃。在绿色健康饮食风潮下,中山大厦外卖餐饮通过食材升级、场景创新,把春天包进面里,让传统草本文化“圈粉”当代胃。每天在蒸笼升起的热气中,艾草的清香与面点的甜糯交织,传统与现代在中山大厦的厨房里完成了一次次完美的交融。目前,中山大厦餐饮外卖推出青团、艾草糕、艾草馒头、艾草大菜包系列养生点心,让养生不再是中年标配,吃草也吃出高级感。艾草系列产品以“天然绿”与“金陵味”碰撞出春日食尚,组成美食界“艾的方程式”,吃下去的不仅是点心,更是江南的春天。“中山大厦蛋黄肉松青团的流沙蛋黄质感有料,有油分渗出,难怪清明前后每天供不应求,奇怪怎么没进入昨天小布的南京米其林?”一位食客在朋友圈写道。如今,中山大厦也逐步入驻小红书、抖音、美团等线上平台,成立新媒体工作小组,以38载品质坚守,严选优质原料,手工匠心制作,让“中山味
  • 2025-05-19
    近日,临海农场各产业生产基地一派繁忙景象。鸡场工作人员严格遵循养殖规范,从饲料供应到环境调控,认真把控每个环节,推动养鸡产业高效、有序发展。为优化成年海棠鸡的饮食结构,提升鸡肉品质,农场自种的菊苣成为青饲料的首选。在养殖牧草种植区,成片的菊苣牧草生机勃勃、长势喜人。养殖人员踏入田间收割鲜嫩的菊苣,不一会儿,一捆捆菊苣牧草被迅速打包装车,运往养鸡场。百果园内的1号育雏棚里,3000只鸡苗活力十足,欢快蹦跳。养殖负责人孙斌步入鸡棚,快步走到温度计前查看棚内温度,目光敏锐地逐一检视小鸡的状态。每天上午10点左右,棚内温度升高,养殖人员立即开启排风设备进行降温;随后又马不停蹄地逐个检查鸡苗饮水盆,将缺水的盆子认真清洗后重新注满清水。“小鸡育雏期对温度极为敏感,这批鸡苗回来刚满2周,这阶段我们要将棚内温度维持在32摄氏度。”孙斌介绍道。自鸡苗进驻鸡棚,养殖人员都会定时前往鸡棚巡查温度,特别是每天凌晨2点至5点。此外,在夜间温度最低时段,更要做好鸡棚温度监测,防止过低温度给鸡苗育雏带来不利影响。临海农场紧扣“产业突破年”要求,持续优化养殖流程,强化科学管理,积极探索绿色生态养殖模式,为农场产业发展
  • 2025-05-18
    5月13日上午,滨淮农场的高效农业西蓝花种植区一片繁忙。一筐筐新鲜饱满、翠绿欲滴的西蓝花整齐码放,工人们正有序地将它们搬运上车。高效农业中心主任王伟伟站在一旁指挥调度:“这一车两万斤运走后,今天就先停一下。明天早上还有一车一万多斤要装,让工人明天早点采摘。”自“五一”开启销售以来,滨淮农场的西蓝花便备受市场青睐,每天销售量稳定在1万斤到2万斤。5月以来,短短十余天,累计销售量已达16.6万斤。今年受旱情影响和市场寒潮冲击,不少地方的西蓝花遭遇滞销困境,收购价低至每斤4到7毛,却依旧无人问津。然而,滨淮农场的西蓝花却以每斤1.05元的价格热销市场,每天订单不断,新鲜的西蓝花源源不断地运往上海、山东等地。收购商王老板拎起一颗西蓝花,道出了其中的奥秘:“你看这西蓝花,倒过来看就像蘑菇一样,花型规整漂亮,颜色通体翠绿,品质相当好。这样的西蓝花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不愁卖。”高品质的西蓝花离不开高效农业中心团队对生产各环节的严格把控。在品种选择上,他们经过调研和试验,挑选了更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炎秀”品种。该品种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西蓝花苗移栽成活率高达99%以上,为后续生长奠定了良好基础。在
  • 2025-05-18
    4月23日至25日,在云台农场小汪大队的广袤麦田间,一场科技与勤勉交织的“护麦行动”正紧张而有序地展开,数架植保无人机来回穿梭,一道道“药雾”从天而降,将防治药剂均匀喷洒在绿浪翻滚的麦穗上,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工作筑牢根基,也奏响了五一劳动节前的奋进序曲。眼下,小麦正处于抽穗扬花的关键生长期,正是病虫害防治的紧要关头。云台农场抢抓农时,迅速行动,采用植保无人机开展飞防作业,为夏粮丰收筑牢坚实防线。飞防现场,农技人员的身影活跃在田间地头,或是娴熟地操控着无人机,或是精心调配着农药,每一道工序都严谨而高效。小汪大队队长桑林正忙着指挥作业,看着无人机在麦田上方穿梭,他说道:“无人机飞防既高效又精准,能大面积、快速地完成喷药任务,且药物喷洒均匀,能有效防治病虫害,这对于我们守护小麦丰收至关重要。”“五一假期近在咫尺,但农时却容不得片刻等待!”小汪大队副队长于健波抹去额头的汗水坚定地说道。为抢抓晴朗天气窗口,云台农场还专门组建了青年骨干“飞防突击队”,从晨曦微露到月挂天际,他们穿梭在田间地头,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对土地的深情与责任。据悉,此次小汪大队共飞防6000余亩地,预计5到7天后,第二轮飞防工作
  • 2025-05-17
    清晨,弶港农场的瓜田里一片繁忙。工人们正将带有“零碳认证”标识的精品西瓜装入礼盒,准备发往长三角的各大商超。随着冷链车第三趟发车,分拣线又增派了五名工人。“过去西瓜品质像开盲盒,如今每颗都是标准化精品。”农场技术员蔡祝轩手捧检测仪,对上市的“小皇冠”西瓜进行糖度检测,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近年来,弶港农场有机农庄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合作,实施“品种迭代计划”,成功引进黑津、玉菇、301、小皇冠等多个新特优品种。其中,“小皇冠”凭借14度的黄金糖分比和不足1厘米的纤薄果皮,在长三角高端市场掀起抢购热潮。4月份以来,农场西瓜销售额已突破250万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为确保产品质量,有机农庄种植的近300亩精品西瓜严格遵循“生产有记录、安全有监管、产品有标识、质量有检测、消费有信心”的质量追溯体系标准,从源头上提升了西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弶农”牌西甜瓜连续多年获“江苏精品”认证、“江苏省著名品牌”称号,还获得了全国首批“零碳农产品认证证书”。“我们构建了‘双小棚+三膜覆盖’立体保温系统,创新授粉标记法,确保最佳采收期。”有机农庄负责人王永智介绍,每个西瓜都有专属“身份证”,种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