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6-30
    初夏时节,宝应湖农场一处红砖灰瓦的老厂房里,机器轰鸣声与工人的笑语交织。这座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老仓库,曾因堆满草袋与防汛器材而闲置多年,如今却焕发新生,成为每天产出约6000枚油黄流心特色咸鸭蛋的“梦工厂”。“屋顶漏雨、墙皮剥落,老厂房曾是农场的‘鸡肋’。”宝应湖农场的老员工回忆道。作为农场的“老资历”,这座占地585平方米的厂房,曾默默承担防汛物资储备的重任。随着防汛设施升级,老厂房逐渐闲置,成了“沉睡的资产”。转机出现在2024年底。农场瞄准本地“水网密布、蛋禽成群”的资源优势,决定将老厂房改造成蛋品加工厂。从开展可行性调研到2025年2月敲定方案、3月动工,短短几个月,施工队敲掉霉斑墙体、加固承重结构,引入全自动清洗、腌制、灭菌设备。如今,车间内传送带载着鲜蛋穿梭,蛋香弥漫,老厂房的每一块红砖都在诉说着“跨界重生”的故事。“我们的鸭蛋选自宝应湖、高邮湖等湖区的生态养殖区,每枚都要经过光照验蛋、清洗。”生产主管孙强揭开腌制池的盖子,深色的卤汁中,上万枚鸭蛋正在“沐浴”发酵。传统工艺之外,厂房还配备了智能温控系统、真空包装灌装线等“黑科技”,后期还将增加溯源二维码,让消费者能查到
  • 2025-06-30
    6月20日,滨淮农场养殖中心在连绵暴雨中迎来了首次鮰鱼销售的繁忙景象。捕捞工人熟练地将网兜沉入水中,随着渔网缓缓收紧,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鮰鱼被捕捞上岸。年初,滨淮农场养殖中心调整养殖结构,将多个塘口达销售规格的鮰鱼集中出售,同时将规格较小的鱼苗统一迁移至7号塘继续养殖。经过3个月的精心投喂,塘内鮰鱼规格显著增长。恰逢市场行情利好,2.2~3.2斤规格的鮰鱼标货价飙升至8.8元/斤,养殖中心迅速响应,本次共捕捞出售鮰鱼1.7万斤,实现营收约15万元。捕捞现场,工人们有序协作,收网、分拣、称重、装车,一气呵成。这场雨中作业不仅是一次销售行动,更是缓解鱼塘养殖密度的关键举措。通过及时出售成鱼,有效降低了水体负荷,从源头规避了高密度养殖可能引发的水质恶化与病害风险,为后续养殖管理筑牢基础。“此次销售是市场研判与管理优化的结果。”养殖中心负责人表示,中心计划于7月初启动第二轮销售,并将此次经验延伸至黑鱼养殖。
  • 2025-06-29
    稻浪初涌,绿意盎然。苏垦农发新洋分公司紧扣水稻早发争蘖壮苗目标,秉持“一栽就管”理念,因地制宜落实科学管护措施,全力构建高质量水稻群体,为秋粮丰收筑牢基础。在新中生产区12大队的水稻田里,机械插秧刚刚结束,工作人员迅速开展补苗作业。“秧苗移栽后,要及早查苗补缺。”新中生产区负责人李步春介绍,栽后一周内要完成全田匀苗补缺,确保每亩达到2万穴、基本苗数稳定在8万至10万株,优化群体结构。同时,农技人员及时做好叶龄标记和苗情追踪,掌握群体生长动态。水稻生长,水肥管理是关键。在新北生产区4大队的水稻田里,一架植保无人机正在作业,为水稻追施分蘖肥。“这是我们第二次追肥,为水稻分蘖补充营养。”4大队队长陈琪说。技术人员介绍,田里保持3至4厘米的水层,既能满足水稻水分需求,又能抑制杂草生长。为确保土壤肥力充足,分公司科学制定施肥方案,根据不同田块的肥力状况,精准施用基肥和分蘖肥。同时,采用浅水灌溉技术,营造舒适的“小气候”。此外,分公司还及时搭建腰埂,开好丰产沟,确保排水畅通,提升稻田抗灾能力,并抢抓时机开展化除作业,全方位保障水稻稳健生长。
  • 2025-06-29
    近日,复兴圩农场的鲈鱼养殖基地一片繁忙景象。十余名机关志愿者与产业中心养殖人员齐心协力,开展鲈鱼分苗工作,助力农场特色水产养殖产业提质增效。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志愿者们便抵达了鲈鱼苗养殖塘边。此时的鱼塘水面泛着微微波光,鲈鱼苗在水中欢快游动。分苗工作现场,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有的操作拉网,将密集的鱼苗从原塘拉起;有的用鱼筛筛选鱼苗,按规格分类;还有的将分好的鱼苗小心搬运至新的养殖塘。鲈鱼养殖组组长徐萌希一边指导志愿者,一边介绍:“分苗是鲈鱼养殖的关键环节,合理分苗能保证鱼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食物,提高成活率和产量。”近年来,复兴圩农场大力发展鲈鱼养殖产业,积累了丰富经验。今年,农场收回对外发包的55亩鱼塘用于养殖鲈鱼,总养殖面积达90亩。今年五月引进30万尾优质鲈鱼苗,预计产量将突破20万斤。此次分苗工作涉及近16.5万尾鱼苗,按照每亩不超过3000尾的密度分至新塘口。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原本需要一周的任务仅用三天便高效完成。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多亏了这些志愿者,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大大加快了分苗进度。”“能参与到农场的生产工作中,为特色产业发展出一份力,我觉得特别有意义。看
  • 2025-06-28
    年初以来,啤酒麦芽行业步入周期性下行阶段。面对市场不利因素,苏垦麦芽迎难而上,多措并举,着力稳市场、稳生产、稳预期,推动企业发展稳中向好,上半年生产经营主要指标超额完成序时进度,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苏垦麦芽紧跟麦芽市场形势变化,科学细致谋划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确保目标明确、计划精准。围绕年度目标,聚焦“质量、安全、管理、效率、降本、协同、创效”7个维度,优化完善KPI考核体系,细化部门年度重点工作,推动全员岗位绩效考核。同时,开设麦芽小课堂,举办月度经营例会,多层次进行形势任务教育和工作安排部署,确保公司上下目标一致,形成合力。此外,深化对标一流管理,进一步细化目标举措,突出关键指标,提升发展成效,并积极谋划公司发展战略,启动“十五五”规划前期调研,通过线上问卷方式征集职工意见建议。在市场竞争中,苏垦麦芽突出大客户订单占比,主动加强与百威、华润等战略客户沟通,确保主要订单拿足拿稳。科学合理排产发货,通过召开产销对接会、加强客户沟通,全面巩固市场份额。同时,积极拓展新兴市场,与湖北呐博、济南泉麦等精酿啤酒企业开展合作,持续扩大麦芽市场“朋友圈”,并加强国际市场拓展,完成百威韩国工厂
  • 2025-06-28
    “这几年农场变化太大了!道路宽广、街道整洁、绿树成行,出门就是公园,心情特别舒畅!”居民王大妈的感慨,道出了许多三河人的心声。近年来,三河农场以党建为引领,围绕民生实事和环境治理,精心构建起“支部+环卫+志愿者”的环境净化机制,让美丽农场的新画卷徐徐展开。党建引领下,志愿服务蓬勃开展。三河农场组建了4支老党员志愿队,积极参与居民区环境卫生治理、植树造林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广播、画廊、微信群等阵地,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治理宣传,鼓励居民参与志愿活动。常态化开展主干道绿化带杂草清理、公园杂物清除等美化环境活动,营造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在民生服务方面,农场开展了“寒冬送温暖”“夏送健康进社区”“翰墨飘香迎新春”等系列志愿活动20余次,参与志愿者超3000人次。同时,通过文艺汇演、全民K歌大赛、道德讲堂等活动,推动乡村治理与乡土文化深度融合,促进场风民风持续好转。民生实事落地生根,居民生活更加美好。三河农场对老旧居民区实施美化提升,修建休闲公园、铺设步道、补充公共设施,打造慢生活示范区。新建垃圾中转站1座、公厕5座,建设电动车充电棚和路灯100余盏,完善公共设施,美化场容场貌。对总
  • 2025-06-27
    6月23日下午,云台农场云水湾湿地公园内,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工人们正为果实套上特制纸袋,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季做最后准备。今年,云水湾种植了巨峰、夏黑、红宝石、阳光玫瑰等优质葡萄品种,总面积达60余亩。套袋作业是果园科学管理的关键环节。这些特制纸袋如同葡萄的“防护服”,能有效隔离病虫害,降低农药残留,显著提升果实品质。云水湾公司副总经理杨宇介绍,尽管这项技术每亩增加了约300元成本,但能保障葡萄优质优价,裂果率降低70%以上,同时避免日灼伤害,确保葡萄以最佳状态走向市场。预计7月下旬,夏黑、红巴拉多等早熟品种将通过云水湾直营店和园区直销点上市,采摘期将持续至10月底。目前,园区已增设采摘指引标识,完善线上预订系统,市民既可以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也能通过电商平台第一时间品尝这份生态种植的夏日清甜。
  • 2025-06-27
    在第35个全国土地日来临之际,6月23日,苏垦土地前往江苏省宝应湖农场,对已验收项目开展“回头看”行动,重点检查新增耕地的管护落实情况。此次行动旨在强化耕地保护意识,保障粮食安全,是苏垦土地对耕地保护责任的切实履行。我国人均耕地稀缺,耕地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苏垦土地在管护工作中以“控用途”“提质量”为抓手,一方面,严格用途管制,构建“人防+技防”体系,确保新增耕地面积与图斑稳定;另一方面,推广绿肥种植、秸秆还田等技术,应用配方施肥、退化修复等手段,有效提升地力等级,杜绝撂荒现象。此次“回头看”不仅是对管护工作的检验,更是对责任担当的彰显。未来,苏垦土地将持续深耕,为守护耕地红线、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 2025-06-26
    清晨6点,天光熹微,弶港农场有机农庄的小番茄大棚内已是人影绰绰。负责人王永智与工人们穿梭在连栋大棚间,熟练地采摘着颗颗红润饱满的果实。“5月10日第一批小番茄上市,现在正是销售旺季。夏季气温高,我们天天得赶早采摘,订单多得送货都忙不过来。”王永智边笑边介绍,采摘筐里渐渐堆满了“红宝石”“黄宝石”般的小番茄。棚内,成串的果实如风铃缀满枝头,通红的“火焰珠”圆润似樱桃,橙黄的“阳光蜜”泛着诱人蜡光,间或点缀着青涩的绿果。今年试种的新品“爱情果”凭借软糯多汁、皮薄无渣的口感,迅速成为年轻人青睐的主打产品。“刚中考完,带孩子们来体验采摘乐趣。”邱女士的女儿捧着装满“粉樱桃”的篮子,笑容灿烂。这些小番茄颗颗圆润,“平时当零食吃,既能补充维生素,又不用担心热量超标。”邱女士补充道。为确保新鲜直达,农庄建立了“凌晨采摘—上午分拣—下午配送”的全链条保鲜体系。依托微信群团购和微信小程序平台,“弶农”牌小番茄通过京东快递高效送达消费者手中。每逢周末,更有不少周边城市顾客专程驱车前来采购。据农庄技术员介绍,采用有机种植的小番茄亩产可达六七千斤。目前,“弶农”小番茄销量已突破2万斤。
  • 2025-06-26
    6月20日至22日,2025年江苏农垦班组长(制药类)能力素质提升专题培训班在南京正大天晴恒广路园区顺利举行。此次培训由集团公司工会主办、南京正大天晴工会承办,吸引了垦区5家医药单位的86名一线班组长参加。培训紧扣一线班组管理需求,邀请外部专家围绕“高效班组管理”“团队建设”“生产经营优化”“有效沟通与组织协调”“思想政治工作”等五大专题展开。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工具演练、角色扮演等多样化教学方式,专家们对“如何召开班前会”“如何打造高效团队”“如何寻找现场浪费”等生产一线常见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为期3天的培训成果显著,不仅提升了班组长们的综合管理素质,更增强了他们在基层管理中的引领能力。参训学员一致表示,将把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基层管理根基。
  • 2025-06-25
    传统育种选种依赖人工观察,耗时长、效率低,还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如今,苏垦产研院通过分子标记等生物育种技术,实现了从“经验筛选”到“精准智选”的跨越。在小麦育种中,苏垦产研院生物育种重点实验室技术人员基于对3000余份小麦育种材料的基因检测成果,构建了精准基因检测体系。通过对基因数据的分析,技术人员能够精准定位优良基因组合的材料。例如,检测到某亲本拥有抗赤霉病基因Fhb1后,技术人员重点关注其后代材料,结合其他农艺性状,挑选出最具潜力的单株或品系,显著提高了育种效率。在大麦育种方面,苏垦产研院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大麦高世代材料进行基因分析,并结合麦芽品质检测进行验证。通过多方合作,选育出优质大麦品系Y131和Y148。未来,苏垦产研院将进一步加大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的应用,培育更贴合江苏气候与土壤条件的高品质啤麦品系,为江苏农垦大麦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种源。随着小大麦育种材料陆续收获,技术人员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开展考种工作。“考种是育种工作的‘试金石’,每一组数据都承载着育种的希望。”技术人员介绍。考种数据将录入育种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遗传特性,跟踪优良基因,加速新品种选育。苏垦产研院以科
  • 2025-06-25
    六月的滨淮农场,高效农业中心的韭菜大棚内一片繁忙。工人们熟练地收割、装箱、称重、搬运,一箱箱新鲜韭菜被运往周边商超和批发市场。“每天都有客户提前下单,最多时一天有4辆车排队等货。”高效农业中心主任王伟伟介绍。今年,中心搭建了24个韭菜大棚,半年内已收割6茬,每亩产量稳定在2000斤以上,累计销售近7万斤。这里的韭菜叶片宽厚、色泽鲜绿、口感优良,且自3月起坚持绿色种植,不使用农药,深受市场欢迎。中心的韭菜苗均为自主培育,从源头保障了种苗质量,降低了种植成本。肥水一体化系统的应用,让韭菜生长旺盛,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王伟伟表示:“我们的韭菜不仅品质过硬,还通过科学管理和精心呵护,实现了高效生产。”为提升经济效益,中心制定了长远规划:一方面,将韭菜种植面积拓展至50个大棚,满足市场对优质韭菜的需求;另一方面,保留部分大棚用于养根,反季节推出韭菜,利用市场价格波动规律,实现销售价值最大化。谈到未来发展,王伟伟信心满满:“我们计划开展韭菜苗代培育和销售业务,挖掘大棚资源潜力,增加收益。”滨淮农场正以韭菜种植为突破口,探索高效农业的多元发展路径,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农业向绿色、高效
  • 2025-06-25
    近日,临海农场迎来持续暴雨,农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面对狂风骤雨,农场干部职工迅速行动,坚守一线,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平稳推进。短时间强降雨导致田间积水严重,河道水位急剧攀升,农作物生长和道路通行受到严重威胁。紧急关头,农场迅速启动排涝预案,一场紧张有序的排涝攻坚战迅速打响。农机总站紧急调配大功率抽水泵车,沿主河道组成“排水矩阵”,水泵房24小时不间断作业。全体员工两班倒轮值,确保排水工作高效运行。各生产区大队管理人员身穿雨衣,手持铁锹穿梭在田间,针对低洼地块快速理水,认真检查排水设备,仔细疏通沟渠,确保排水顺畅。人工清淤、机械抽水……大家齐心协力,雨水与汗水交织,一心守护农场每一寸田地。与此同时,种鹅养殖场内也是一片忙碌景象。早晨6:30,雨势稍缓,饲料车间便响起轰鸣声,全力投入鹅饲料加工工作。车间里,工作人员根据省农科院指导配方精准配比,充分搅拌、细致粉碎,严格把控每个加工环节,确保自配料符合种鹅营养需求。工作人员季玉玮介绍:“当前,种鹅处于育肥阶段,营养配比要求十分严格,能否在短期内让种鹅达到最佳状态,直接关乎后期产蛋量。最近持续降雨,我们时刻关注天气预报,抢抓雨停间隙加快生产节奏,保
  • 2025-06-24
    五月中下旬以来,淮海农场产业发展中心的“美浓”甜瓜陆续进入采摘季,为初夏增添了一份甜蜜。走进甜瓜种植大棚,香甜的气息扑面而来。工作人员手持木杆穿梭其中,拨开茂盛的藤蔓,熟练地采摘一颗颗圆润饱满、白中带黄的甜瓜,现场一片丰收景象。“今年我们种植了80个大棚的甜瓜,目前40个大棚已进入采摘期,预计10天后集中上市,届时每天可采摘1万多斤。”甜瓜种植负责人解建空介绍道,“得益于前茬羊肚菌和韭菜种植带来的肥沃土壤,以及北纬34.1°的优越地理位置,这里的甜瓜糖分足、口感脆、汁水多,深受市场欢迎。”目前,甜瓜日采摘量约1500多斤,主要供应盐城及周边地区,收购商需提前预订,产品供不应求。解建空表示:“我们种植的甜瓜熟度高、品质好,市场反响非常好。”今年,淮海农场探索“菌瓜菜”轮作模式,利用羊肚菌采收后的大棚空闲期种植甜瓜,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增加综合亩效益。这种新型现代化特色农业发展模式,不仅提升了经济效益,还为淮海农场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